黄芪栽培技术包括哪些环节_黄芪栽培技术与管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芪栽培技术包括哪些环节,以及黄芪栽培技术与管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黄芪栽培技术包括哪些环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芪栽培技术与管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药黄芪如何栽培
1、播种方式有条播和穴播,条播按行距20~30厘米开浅沟,均匀撒入种子后覆土;穴播则在垄上按一定距离开穴,每穴点入数粒种子后覆土。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出苗。出苗后需进行中耕除草、间苗定苗和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以确保黄芪正常生长。最后,黄芪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播后2~3年,以秋季10~11月为最佳采挖期。采挖时需注意保护主根,避免挖断或碰伤外皮。
2、播种方式主要有穴播、条播和撒播,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直接播种,这样便于田间管理,节省劳力,且产量高、质量好。育苗移栽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主根,影响药材质量。采种:两年生的黄芪即可开花结子,但种子往往不饱满。最佳采种时间为3年以上的黄芪。采收时应随熟随采,以免荚果自然开裂。
3、种植及栽培方法 选地整地 平地栽种需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山区种植需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性好、背风向阳的山坡或荒地。深耕土壤3045厘米,并结合翻地施入基肥,一般可亩施25003000公斤农家肥。浸种催芽 采用水选法和风选法进行选种,筛除杂质、瘪粒和虫蛀种子。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1、黄芪种植技术主要包括生长习性了解、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害防治主要针对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及常见虫害。生长习性 温度:黄芪喜温暖,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温度低于5℃时地上部易受冻害。 湿度:黄芪喜湿润,耐干旱,怕积水,最适空气湿度为60~70%,土壤湿度为60~65%。
2、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要点如下: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平地种植时,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山区种植时,选择土层深厚、背风向阳的山坡或荒地。整地时深翻3045厘米,施入农家肥25003000公斤/亩。浸种催芽:采用水选和风选法筛选种子,去除杂质和瘪粒。
3、灌溉与排水:出苗和返青期需水较多,干旱时及时灌水;雨季注意排水以防烂根。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根腐病、白粉病、豆荚螟和蚜虫等病虫害,采取合理选地、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喷施药剂等措施。
黄芪怎样种植及栽培,附种植注意事项
黄芪的种植及栽培方法如下,同时附有种植注意事项:种植及栽培方法 选地整地 平地栽种需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山区种植需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性好、背风向阳的山坡或荒地。深耕土壤3045厘米,并结合翻地施入基肥,一般可亩施25003000公斤农家肥。
选地整地:平地栽种,需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地块作为种植地,山区种植,需选择土层深厚、背风向阳的山坡作为种植地,然后深耕30-45厘米。浸种催芽:将种子用温水浸泡6-12小时,然后作催芽处理。播种:春播时应注意土壤墒情,通常可进行穴播或条播、撒播,但主要方式为穴播和条播。
当上部的局部茎叶枯萎时,黄芪必须小心种植,因为它的主根在土壤中很深。首先,必须将根和茎作为药材收割,其次,收集和出售的种子也可以赚取大量收入。因此,市场上的大部分黄芪种子都是由田间生长的黄芪自然收获的。买种子的人缺乏技术,只注意深挖,避免挖黄芪或黄芪的根。别名黄芪。
杂黄芪,包括平原地区自种之黄芪,山西吕梁山及陇东某些地区产之红皮黄芪等。此外,还有用棉花根、苜蓿根、铁扫帚根冒充黄芪或作为黄芪的代用品。此类药效不及黄芪,甚至作用相反,尤其苜蓿根、铁扫帚根更不能代替黄芪。
中草药种植注意事项 注意认准用量大的品种则收入无风险。用量大的药材在一般处方中大多都会用到,如白术、白芍、党参、柴胡、桔梗、防风、远志、黄芩、半夏、附子等品种。有时这些品种的价格虽然不算太高,但其销路一直很好,一般不会积压。慎种稀、奇、贵品种。
种植药材时,应避免选择高产农田,因为这些地块可能受到农药等污染,不适合绿色药材的种植。同时,这也有助于降低土地成本。 若非种植木本药材,应避免选择坡度大的山地。根据国家规定,25度以上的坡地除林木外不得进行种植。大多数中药材适宜在15度以下的土地上生长。
关于黄芪栽培技术包括哪些环节和黄芪栽培技术与管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黄芪栽培技术包括哪些环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芪栽培技术与管理、黄芪栽培技术包括哪些环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